自从2015年,GE公司宣布放弃正式年度绩效考核开始,曾受热捧的KPI成了过街老鼠。先有“绩效主义毁了索尼”,再有《绩效致死:通用汽车的破产启示》,然后是传闻伟大的谷歌和中国的商业传奇小米公司都没有KPI的各种传说。
难道真的都是绩效管理的错?
企业经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尤其是目前VUCA时代的到来,更是加剧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,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管理规则。同样,无论是MBO、BSC、PBC、KPI、OKR等任何一种绩效管理工具也必然有他的局限性。比如,关于KPI人民争论的焦点有两个:一是将繁琐的量化考核结果与薪酬、晋升挂钩,泯灭了员工的理想和激情,导致产品变得平庸,员工唯利是图。二是条线划分明显,只关注个人关键成果实现而不利于团队协作,导致协作性降低。
小米的KPI一直受到企业界的热烈推崇,我们要知道小米是一个倡导为发烧而生的研发型科技公司,产品体验是驱动其发展的第一要素,这就需要研发团队必须保持持续且强烈激情和创新性,显然如果将KPI应用于对自主性、创新性、不确定非常高的研发团队,其工具的弊端必会凸显。
那么小米真的没有绩效管理吗? 2016年年会的时候雷军说,小米2017年应该给自己定个小目标,破1000亿元,这个其实就是给经营团队确定的绩效指标,即KPI指标。实际上在小米内部一直是有绩效管理的,一位高管是这样介绍的:小米的组织结构非常扁平,研发层级结构是基本三级,一层是员工,一层是核心主管,一层是合伙人。虽然没有KPI,但小组目标是有的,比如规定一个合伙人团队今年最少要做 800万元。
由此可见,小米同样通过绩效对企业进行管理的,只是他们利用扁平的架构让绩效管理更加灵活,并且直接与“用户体验挂钩”,与之配套的合伙人制度更是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,把员工和客户培养成了自己的粉丝,才有了它爆炸式的发展。
绩效 1.0 是考核,20年前的绩效管理是纯考核式的,职场类似于考场,所有的一切指标都纳入评分系统,员工对绩效是心存抗拒的。
绩效 2.0 是管控,相对于考核要宽松一点,没有那么多的硬性考核指标,但依然有很多制度和条条框框,这样的绩效管理员工往往感到压抑并且抵制。
绩效 3.0 是激励。
现在,绩效管理进入到了4.0时代, 即合伙人时代。通过合伙人制度+绩效激励系统,可以让企业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提升。
营销中心——增加收入;成本中心——控制品质;价值中心——流程品质。
增强员工的责任感,提高员工的积极性,让员工做自己绩效的主人。
系统=制度+表格+流程,千斤重担万人挑,人人头上有指标。
建立属于自己的绩效管理系统,让每个岗位成为利润的发动机。
本文核心思想摘录于《绩效合伙人》一书,作者金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