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您感觉本文对您和您的朋友
能有一些帮助,请点下手指分享出去~
会议检查
执行力的关键不是“应该”,而是“必须”。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还有很多类似案例,看似不起眼,只是把我们生活中经常说“应该如何如何”变成了制度化的“必须如何如何”,才成就了他们强大的执行力。
因此,执行力的关键不是给员工讲“应该”。如果应该的事情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意义,那就讲“必须”,并将它们制度化。不能盲目期待结果,要明确保障结果。管理中的执行力不能过分依赖某个人——优秀的做得好,不优秀的做得不好;自觉的做得好,不自觉的做得不好。
执行力是设计出来的。执行力不是空洞的口号,不是依赖优秀的员工。在企业里提升执行力的一个关键就是会议制度。
绩效检查这一环,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会议制度。我认为,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把绩效检查会议固定化、制度化、标准化。但是开会这种事,用好了事半功倍,用不好,也是费时费力。在某些企业里,低效率的会议成了最大的时间浪费。
那么,如何高效地开会?我通过多年实践,在自己的企业和辅导的企业里主持、参与、旁观过数百场会议,总结出 5+5 法则,并在实践中验证:按照这5+5 法则来开会,企业的会议效率和执行力都可以得到百分百地提升。
第一个“5”,是参与会议的五类人
第一类人是主持人,其职责是会前通知准备会议材料,会中把控主题,会后汇报会议成果。在很多企业里,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:老板把自己当成了主持人,并且万年不变。这样做一个最大的弊端,就是一旦老板当了主持人,也就意味着他是责任人。员工一旦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,就会把皮球踢回去给老板。
那么,到底应该谁来做主持人呢?最好的方法的轮流制。主持人不能是固定的,最好由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轮流担任。轮流制的好处是每个部门负责人的能力(组织能力、沟通能力、协调能力)都能提升,同时,各部门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也能得到提升。在有些企业里,主持人永远由一线部门的领导担任(例如销售总监),那么二线部门就会感觉自己不被重视,参与度会大大降低。
02 参与人
我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:参与人是多更好,还是少更好?要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必须明确:会议是否高效,是否开得成功,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能否出决议出成果。从这个角度看上,参与人越少越好。这是基于人性的角度考虑的。从人性的角度上,人都有存在感,为了追求存在感,每个人都要求发言,哪怕没话找话,也要讲几句证明存在感。因此我们会发现,人数越多的会议,越容易乱,越容易偏题。
此外,人都有存异感,觉得自己独一无二,为了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,在会议中常常会发生这样一种现象:一项决议四个人都同意了,正准备拍板时,第五个人跳起来说“等等,我有不同意见”。于是,决议就被暂时搁浅了,一场会议争吵了半天,没有达成任何结果。一场会议,参与的人太多,就很难出决议,很难出成果。
03 决策人
会议的决策人多半是老板,亮剑的时候通常都是领导出来,因此一场会议是否高效,跟老板关系很大。讲一个故事,我们在辅导一家企业时,就遇到了这么一位“口若悬河”的老板,他经常喜欢晚上开会,非常能讲,还总是扯远,总是偏题,经常一开会就是三四个小时,最后还出不了任何决策。我们发现,该企业效率低、执行力差,老板自身的责任很大。于是,我们在辅导时,重点就是辅导这位老板。
一段时间后,这家企业的效率明显改善。该企业员工在私下偷偷地传达对我们的感激:你们的辅导还是很有效果的,虽然毛利率那些数据我们不知道,但是至少我们现在不用天天晚上加班开会了,业绩不但没有少,还增加了。
一场会议必须要有决议,有成果,否则就是浪费时间。大型会议的决策人是老板,小型会议的决策人通常是部门负责人。无论是谁做决策,都一定要有决议和成果。
04 记录人
没有人记录,说明你讲的话不重要。会议一定要有记录人,要有会议纪要。
05 跟进人
跟进人,就是专门做会议决策的执行跟进的人,可以跟主持人合并。谁来担任跟进人?可以是主管,也可以是员工,还可以是轮流担任。
销售部周会议,小王的周目标是,拜访某大客户,周二完成;某合同签单,周三完成。这周的跟进人是小李,那么到了周二, 小李就要去跟进下,大客户有没有去见,有什么成果?周三时再跟进一下,签单了没有?
为什么要有跟进人?还是我们一再强调的:人之初,性本懒。人都有拖延的坏习惯,检查的频率就是执行的效率。执行就得上跟下盯,执行力是盯出来的。
原文摘录金博老师《绩效合伙人》
-END-